為了規范抗菌涂料行業,國家在早些年就推出了抗菌涂料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抗菌涂料國家標準GB/T 21866-2008《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測定法和抗菌效果》,該標準發布于2008年5月14日,實施于2008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測定法和抗菌效果
Test method and effect for antibacterial capability of paints film
GB/T 21866-2008
2008-5-14發布 2008-10-01實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發布
前言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涂料和顏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中化建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 測中心、深圳市立新納米應用技術有限公司、奧麒化工(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富臣化工有限公司、深圳市 展辰達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展辰化工有限公司、華夏貝能(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巴德士化工有 限公司、深圳方浩實業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靜、冀志江、趙玲、陳儀本、曹文、劉偉、葉榮森、朱勝美、嚴修才、陳延東、 王繼梅、丁楠。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測定法和抗菌效果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建筑和木器用抗菌涂料(漆膜)抗細菌性能的測定方法及抗細菌效果。
其他涂料(漆膜)抗細菌性能的測定也可參照使用。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250極限數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1727漆膜一般制備法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與清漆用原材料 取樣(GB/T 3186—2006.ISO 15528:2000.IDT)
GB/T 4789. 2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
GB/T 9278 涂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溫濕度(GB/T 9278—2008.ISO 3270: 1984.IDT)
GB 19258紫外線殺菌燈
GB 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 術語和定義
3.1
抑菌 bacteriostasis
抑制細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作用。
3.2
殺菌 sterilization
殺死細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營養體和繁殖體的作用。
3.3
抗菌 antibacterial
抑菌和殺菌作用的總稱。
3.4
抗菌涂料 antibacterial coating
具有抗菌作用的涂料。
4 方法簡述
本方法通過定量接種細菌于待檢驗樣板上,用貼膜的方法使細菌均勻接觸樣板,經過一定時間的培 養后,檢測樣板中的活菌數,并計算出樣板的抗細菌率。
5 試驗條件
5. 1實驗室要求
抗菌試驗的實驗室應符合GB 19489規定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和設施條件要求。
5.2 主要設備
5.2.1 恒溫培養箱(37±1)℃、冷藏箱(0~5)℃、超凈工作臺、壓力蒸汽滅菌鍋、電熱干燥箱、天平(精度 0.01 g)?
5.2.2 滅菌平皿、滅菌試管、滅菌移液管、接種環、酒精燈。
5.3 主要材料
5.3.1 覆蓋膜
聚乙烯薄膜,標準尺寸為(40±2)mmX(40±2)mm、厚度為(0.05~0.1)mm。用70%乙醇溶液浸泡,再用洗脫液沖洗,自然干燥。
5.3.2 培養基
5.3.2.1 營養肉湯培養基(NB)
牛肉膏 5.0 g
蛋白陳 10.0 g
氯化鈉 5.0 g
制法:取上述市售材料按比例依次加入1000 mL蒸儲水中,加熱溶解后,用0. 1 mol/L NaOH溶 液(分析純)調節pH值為7.0~7.2.分裝后置壓力蒸汽滅菌器內,121C℃滅菌30 min。
5.3.2.2 營養瓊脂培養基(NA)
5.3.3 試劑
5.3.3.1 消毒劑
70%乙醇溶液。
5.3.3.2 洗脫液
含0.85% NaCl的生理鹽水。為便于洗脫可加入0.2%無菌表面活性劑(如吐溫80)。用0.1 mol/L NaOH溶液或0.1 mol/L HC1溶液調節pH值為7.0~7.2.分裝后置壓力蒸汽滅菌器內,121 ℃滅菌 30 min。
5.3.3.3 培養液
營養肉湯(NB)/生理鹽水溶液。建議用于大腸桿菌的培養液濃度為1/500.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液濃度為1/100.為便于細菌分散可加入0.2%無菌表面活性劑(如吐溫80)。用0.1 mol/L NaOH 溶液或0.1 mol/L HC1溶液調節pH值為7.0~7.2.分裝后置壓力蒸汽滅菌器內,121℃滅菌30 min。
5.3.4 檢驗菌種
a)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 ylococcus aureus) ASI. 89
b) 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SI. 90
根據產品的使用要求,可增加選用其他菌種作為檢驗菌種。
注:實驗用菌種應來源于國家級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5.4 樣板
5.4.1 陰性對照樣板
編號A,是未放任何試板的直徑為90 mm或100 mm的滅菌培養平皿中50 mmX50 mm面積大小的空板。
5.4.2 空白對照樣板
編號B,是未添加抗菌成分的涂料試板,此對照涂料樣品要求不含有任何無機或有機抗菌劑、防霉劑、防腐劑。
注:空白對照樣板可在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得到。
5.4.3 抗菌涂料試驗樣板
編號C,是添加抗菌成分的涂料試板。
5.4.4 涂料試板制備
按GB/T 3186的規定進行取樣。制備試板所用底材通常應是實際使用底材(例如水泥板、木板、金屬板、塑料板、貼膜紙板)。按照GB/T 1727要求制作涂膜,涂料的施涂一般為兩次涂刷,第一遍表干后涂刷第二遍,涂膜總厚度濕膜小于100 μm,樣板應平整、無銹、無油污等。若以木板作為試板底材,則要 求漆膜封住整個木板。試板涂刷后按照GB/T 9278規定的條件干燥7d,保證試板涂膜完全干后再用于實驗。
將涂刷好的試板裁成50 mmX50 mm大小的試板10片,在試驗前應進行消毒,建議用超凈工作臺中紫外滅菌燈消毒處理試板5 min,備用。
6 檢驗程序
6.1 菌種保藏
將菌種接種于營養瓊脂培養基(NA)斜面上,在(37±1)℃下培養24 h后,在(0~5)℃下保藏(不得超過1個月),作為斜面保藏菌種。
6.2 菌種活化
使用保藏時間不超過2周的菌種,將斜面保藏菌種轉接到平板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在(37±1)℃下 培養(18~20)h,試驗時應采用連續轉接2次后的新鮮細菌培養物(24 h內轉接的)。
6.3 菌懸液制備
用接種環從6.2培養基上取少量(刮1~2環)新鮮細菌,加入培養液中,并依次做10倍遞增稀釋液,選擇濃度為(5. 0—10.0)×105 cfu/mL的菌液作為接種菌液,按GB/T 4789. 2的方法操作。
6.4 樣品試驗
分別取0.4 mL~0. 5 mL試驗用菌液(6. 3)滴加在陰性對照樣板(A)、空白對照樣板(13)和抗菌涂料樣板(C)上。
用滅菌鑷子夾起滅菌覆蓋膜分別覆蓋在樣(A)、樣(B)和樣(C)上,一定要鋪平且無氣泡,使菌均勻接觸樣品,置于滅菌平皿中,在(37±1)℃、相對濕度RH>90%條件下培養21 h。每個樣品做3個平行試驗。
取出培養24 h的樣品,分別加入20 mL洗液,反復洗樣(A)、樣(B)、樣(C)及覆蓋膜(最好用鑷子夾起薄膜沖洗),充分搖勻后,取洗液接種于營養瓊脂培養基(NA)中,在(37±1)℃下培養(24~48)h后活菌計數,按GB/T 4789. 2的方法測定洗液中的活菌數。
7 檢驗結果計算
將以上測定的活菌數結果乘以1000為樣品A、樣品B、樣品C培養24 h后的實際回收活菌數值,數值分別為A、B、C,保證試驗結果要滿足以下要求,否則試驗無效:
樣品A的實際回收活菌數值A應均不小于1.0×105cfu/片,且樣品B的實際回收活菌數值B應均不小于1.0×10? cfu/片;
同一空白對照樣品B的3個平行活菌數值要符合(最高對數值一最低對數值)/平均活菌數值對數值小于或等于0.3.
抗細菌率計算公式為:
R = (B-C)/B×100
式中:
R——抗細菌率,以(%)表示,數值取四位有效數字,按照GB/T 1250中規定進行;
B——空白對照樣板24 h后平均回收菌數(cfu/片);
C——抗菌涂料樣板24 h后平均回收菌數(cfu/片)。
8 抗菌耐久性能試驗
采用1支30 W、波長為253.7 nm的紫外燈,紫外燈符合GB 19258.抗菌涂料試板距離紫外燈 0.8 m~1.0 m,照射100 h,經處理后的試板抗菌耐久性能按第6章和第7章進行試驗。
9 抗菌涂料的抗細菌效果和試驗結果記錄
9.1抗菌涂料抗菌效果
按抗菌效果的程度,抗菌涂料分為I級和II級兩個等級,I級適用于抗菌性能要求高的場所,II級適用于有抗菌性能要求的場所,抗菌效果符合表1規定。
9.2 試驗結果記錄
記錄試驗細菌的種類、接種菌液量、樣品A和樣品B的活菌數值、抗細菌率、樣品的類型,如果在試驗菌液中加入了表面活性劑應記錄它的名稱和濃度。
關于抗菌涂料國家標準GB/T 21866-2008《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測定法和抗菌效果》全部內容已更新完畢,如果您在接觸抗菌涂料的制作或檢測中,請嚴格遵循GB/T 21866-2008給出的標準條例。